【閱讀分享】UX — 簡介 5S 設計概念,以及自己的應用案例

Paul
Oct 4, 2020

--

5S 的設計概念是出自 “ 使用者經驗的要素(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)”一書之中,作者是 Jesse James Garrett

撰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能讓觀看文章的你也能快速的認識 5S,也是再次複習與紀錄自己對於 5S 的了解(希望真的有了解)。在介紹的同時我會用自己課堂上設計過的「找實習 APP」 來講解我是怎麼去使用 5S 執行產品設計練習的。

The User Experience 5 planes

1. 策略層(Strategy)

在開始製作你的產品時,你應該先問自己這兩個問題。

我們要從這個產品得到什麼?
我們的使用者想要從這個網站獲得什麼?

這兩個問題分別對應了產品目標(product objectives)以及使用者需求(user needs)。

找實習 APP 為例:

產品目標(product objectives): 提供專門針對學生找實習的平台,協助學生找到自己嚮往的實習。
使用者需求(user needs): 想進入自己喜歡的企業實習。

2. 範圍層(Scope)

釐清「我們的目標」以及「我們的用戶要什麼」,我們接下來需要的是定義產品規格,決定我們要先做什麼功能,以及功能內要有哪些內容。

功能規格(functional specificati)
舉例:Netflix 要有播放影片的功能
內容需求(content requirement)
舉例:Netflix 播放影片功能中的影片檔案或是文字內容

找實習 APP 為例:

我會先設定出產品第一階段要有的功能規格,以及每個功能的內容需求,圖片中主要是功能規格,內容需求細節比較複雜就不一一放上了。

第一階段範圍層(scope)

3. 結構層(Structure)

處理完前兩個層級後,現在我們需要開始更具象化我們的產品。在這個層級有兩個重要的觀念。

互動設計(interaction design)

開發工程師與使用者的思路是不一樣的,通常對科技而言最佳的運行方式,與對使用者最好用的方式,兩者會背道而馳。如何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預測與猜想對他最好的使用情境,是在設計產品時需要注意的重點。

資訊結構(information architecture)

如何讓使用者快速理解與使用這些資訊?任何產品上面只要有需要人們理解的資訊,則必須考量其資訊架構。資訊架構又可大致分為「從上到下( top-down approach)」和「從下到上(bottom-up approach)」,其更詳細的內容改日會再進行學習後分享。

找實習學生社群 APP 為例:

我是根據範圍層定出的功能,繪製出程式的架構圖(architecture diagram)

架構圖(architecture diagram)

4. 框架層(Skeleton)

簡單來說就是,根據架構圖(architecture diagram)的內容,繪製每個介面的框線圖(wireframe),其中每個介面的框線圖都包含重要的介面設計、導覽設計、資訊設計,需要較長的時間去學習與觀察,才能畫出設計良好的框線圖(wireframe)。

5. 表面層(Surface)

完成產品設計的最後一步,從框線圖(wireframe)升級成原型(mock-up)。你可以想像是幫框線圖(wireframe)進行著色,把原先設計放置圖文的區塊,放上真正的圖文,變換成使用者看到時會被吸引的完整介面。

找實習 APP 為例:

線框圖(wireframe)> 原型(mock-up)

結語

此書提供了一個設計產品的方法論,每個階層其實都還包含了許多更深的學問,等者你我去進行探索與學習。希望看完這邊淺述的文章後,可以激發你閱讀此書的興趣,並在下次設計產品時,應用在這本書學習到的內容,打造出更好的產品😆。

感謝你閱讀完這篇文章😃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在底下留言或是來信告訴我:poyu90909090@gmail.com 📫如果你覺得文章對你有所幫助,請在下方幫我拍個手(長按最多拍50下)👏👏👏

--

--

Paul

努力成長中的 B2C 產品經理,平時會紀錄與分享一些近期工作接觸到或自我學習的東西 👀